關注青少年兒童群體,結核病傳播風險依然存在
九月份開學季,學生們已經回歸校園。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,學生相互間接觸頻繁,一旦有傳染源(活動性肺結核患者)未及時發現,很容易發生校園內結核病的傳播流行,既影響患者個人的健康和學業,又嚴重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。
據研究顯示,2004--2021年,全國共報告學生肺結核患者908171例,占全人群報告肺結核患者(16902179例)的5.37%,學生肺結核平均報告發病率為19.26/10萬,2016—2020 年全國共登記學生耐藥肺結核患者2541例。結核病仍然是學校重點防控的傳染病之一。
雖有嚴密的學校防控措施保駕護航,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,掌握結核病防控相關知識,提升主動防控意識也非常重要。
一、學校結核病防控核心信息
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《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(2020年版)》[3]中,闡釋了9條學校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,涵蓋了校園結核病的防控要點。
1. 肺結核是長期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慢性傳染病。
2. 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,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。
3. 咳嗽、咳痰 2 周以上,應當懷疑得了肺結核,要及時就診。
4. 不隨地吐痰,咳嗽、打噴嚏時掩口鼻,戴口罩可以減少肺結核的傳播。
5. 出現肺結核可疑癥狀或被診斷為肺結核后,應當主動向學校報告,不隱瞞病情、不帶病上課。
6. 在醫院就診時,應將自己的真實信息如實告訴醫生。
7. 肺結核患者經過規范全程治療,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治愈,還可避免傳染他人。
8. 養成勤開窗通風的習慣。
9. 保證充足的睡眠,合理膳食,加強體育鍛煉,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。
二、學校結核病知識小拓展
結核病的傳染源來自哪里?
結核病的傳染源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。研究表明,1例傳染性肺結核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,平均一年將傳染 10~15個健康人,在人群密集、擁擠、通風不暢等環境下,將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。
結核病是如何傳染的呢?
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。除毛發和牙齒外,人體其他器官系統都可能受到感染而發病,但主要侵犯肺臟,稱為肺結核,占各種類型結核病的80%以上,是結核病的主要類型。
傳染性肺結核患者咳嗽、打噴嚏、唱歌、大聲說話時,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飛沫噴出體外,在空氣中形成飛沫,較大的飛沫很快落在地面,而較小的飛沫很快蒸發成為飛沫核,可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。含菌的飛沫核被吸入肺泡,就可能引起感染。
肺結核的主要癥狀有哪些?
肺結核的主要癥狀有咳嗽、咳痰,咯血或血痰,有的人會有低燒、盜汗、胸痛、食欲差、疲乏和消瘦等。有咳嗽、咳痰 2 周及以上,咯血或血痰等癥狀的人,通常叫肺結核可疑癥狀者。出現肺結核可疑癥狀時,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結核病,應及時、主動到當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檢查。
學生確診肺結核后應怎么辦?
確診肺結核后,應在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接受規范治療,如實說明學生身份和學校信息,同時立即告知班主任或校醫務室/醫院,以便幫助其他同學盡快接受篩查。不可向學校隱瞞病情,不要帶病上課。如因違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》規定,導致肺結核傳播流行,需依法承擔責任。
如何做好肺結核學生患者的休復學管理?
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生,對符合休學條件的學生患者,應當 開具休學診斷證明。學校根據休學診斷證明,對患肺結核的學生采取休學管理。
患者經過規范治療,經檢查達到復學標準后,醫生可開具復學診斷證明,建議復學,并注明后續治療管理措施和要求。
學校憑復學診斷證明為學生辦理復學手續、并督促學生落實后續治療管理措施。
肺結核治好后還會傳染別人嗎?
肺結核患者接受規范治療數周后傳染性很快下降,痰內結核菌明顯減少,甚至失去傳染性。肺結核患者按照規定的治療方案完成全療程,達到治愈標準后,痰中查不到結核菌,就不再有傳染性。
如何預防和控制結核病?
要預防結核病,首先要控制傳染源,及時發現和治愈傳染性肺結核患者,并將其與其他人群分開;
其次是阻斷傳播途徑,患者需佩戴口罩,減少前往人群聚集場所,對痰液等進行消毒處理等;
第三是保護易感人群,為新生兒接種卡介苗,與傳染性患者接觸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等。
另外,要養成良好的衛生、生活等習慣,如經常開窗通風、不隨地吐痰、保持環境衛生和鍛煉身體等。